长江商报 > 央媒七度发文回击索罗斯

央媒七度发文回击索罗斯

2016-02-01 00:07:3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做空缺乏工具和渠道,亚洲金融危机难重演

□本报记者张洋 综合报道

85岁的“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近来在中国舆论中有成为“公敌”之势。

1月21日,索罗斯在达沃斯论坛高调宣布“已下注亚洲货币对美元下跌,中国经济硬着陆已经开始发生”,这番话被解读为对人民币和港币的挑战,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强烈反击。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中央媒体近日接连7次发文回击索罗斯。

索罗斯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应,是因为他在1992年曾成功做空欧洲货币并制造了英镑危机,在1997、1998年他又做空泰铢等东南亚货币,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这些“战绩”,让索罗斯至今仍对市场投机者和对冲基金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重演?多位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渠道,索罗斯几乎没有可能做空中国市场,金融危机很难再次席卷亚洲。

新华社等7斥索罗斯

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自1月23日至29日,中央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已接连对索罗斯的言论发表七篇评论文章。

1月23日,新华社发表了名为《中国经济转型测试全球投资者的勇气和智慧》的英文评论文章,就索罗斯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下注做空美股和亚洲货币提出了严重警告。

两天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做空中国者终将败于市场》文章指出,尽管在市场经济下的做空机制有助于抑制泡沫并实现均衡价格,但仅凭转型期出现阵痛便做空中国显然并不是明智的判断。

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再看法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的文章《做空中国货币?“呵呵”》,文章指出,索罗斯对人民币和港元的挑战不可能成功——对此,无须怀疑。

当天深夜,新华社发表《置身做空喧嚣中国缘何淡定》的述评文章指出:索罗斯的这个所谓“观察得出的结论”很能代表一部分做空者的论调,只可惜这种观察视角显然属于“选择性失明”。

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看空”中国毫无依据》,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体量比20年前几乎增长了10倍,厚实的家底早已今非昔比,何来“硬着陆”?

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为《中国经济硬着陆?胡说!》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硬着陆已经开始发生”的看法根本经受不起事实检验。

同日,人民日报再度刊发评论文章《“做空”中国只会做空自己》,文章指出,如今的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经济体量之大,岂是几个投机炒家可以撼动的。

做空中国缺乏工具和渠道

实际上,索罗斯想直接做空中国很难,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渠道。

上海地区一位著名银行理财师认为,索罗斯要想做空中国最大的困难是并没有什么渠道。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做空港币,但是在港币市场上,我们政府的掌控力还是相当可靠的,索罗斯要想占到便宜非常困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就没在港币上占到便宜,这次就更难了。”

而具体到A股上更难,华尔街日报文章观点认为,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做空境外交易的中国相关ETF或者衍生品做空A股,但他们无法做空具体境内的个股或者板块。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教授黄泽民则认为,索罗斯所谓做空亚洲主要货币,并不一定包含做空人民币。虽然索罗斯很有钱,他的这种资金优势获取可以在不少国家发挥作用,但是他的资金优势面对体量大的多的中国市场来说就完全不存在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的评论称,索罗斯唱衰中国的观点“完全不切合实际”,他对中国的基本情况有目无睹,没有做功课。李稻葵还表示:“如果索罗斯这次这么干,他一定会亏本,作为朋友我很替他担心。”

而有媒体引述接近索罗斯基金的知情人士称,索罗斯管理的家族基金规模约245亿美元,考虑到索罗斯将大部分资金投向欧美市场,其沽空亚洲货币或原材料生产国股市的额度,可能不到家族基金的10%-15%。

或导致中概股出现下跌

那么,索罗斯言论的真正危害在哪里呢?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索罗斯试图给市场造成一种预期,即人民币可能要跌。这就可能在很多地方产生连锁反应,譬如汇率与股市关联,在美国的中概股可能会下跌。

面对空头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中国央行已经开始了行动:自从1月25日起,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的资金,都将按照正常比例缴纳存准金率。这被看作是中国央行的一次主动出击。

实际上,中国在首轮与国际做空机构的战役中已经取得胜利。在1月初首次交锋中,央行通过连续三天中间价上升以及一篮子货币的预期引导、在岸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机制以及在离岸市场上央行通过了被称为“焦土政策”的打法,仅通过两天,就击退了国际空头的进攻。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